两人拿着相册一块下楼。期间没说过一句话。
包爷爷见了他们手里的东西,欣喜着问:“钥匙是在哪里找到的?”
“在柜子底下,把整个柜子挪出来才看到。”汪时至回答道。
杂货房除了那条供人行走的小道,没有一点多出来的空隙,得把不少东西移开,才有空间去挪柜子。
怪不得他整个人冒着热气,浑身湿漉漉的,包予恩心想。
“我只知道看柜子周围的地上有没有钥匙,从没想过要把柜子挪开。还是年轻人思维活络。”包爷爷笑道,看到汪时至那湿答答的头发,心里有些过意不去,说:“时至,这大热天闷在房里找东西,真是辛苦你了,你包奶奶在厨房切西瓜,待会可得多吃两块消暑。”
汪时至嘴上答应着,心里却迫不及待想要翻开相册。包爷爷没让他久等,他随意翻开了一本,第一张就是一张一群小孩站在一块大笑的黑白照片。
包爷爷掏出老花镜仔细端详着,说:“这张照片是小学毕业时拍的,那时候只有7个孩子毕业。”
下一张照片只有一座房子和一个背影,但是这人左手捂着耳朵,右手拿了一串鞭炮站在大门前,看架势,貌似是庆祝新房建成。
“这个人不会是汪爷爷吧?”包予恩抢先问出汪时至的疑惑。
“傻孩子,自己亲爷爷都认不出来了?”包爷爷拍了拍包予恩的脑袋瓜。
照片里的房子跟现在汪家老宅没什么两样,前两天包予恩才去过,他不会认错。而照片中的人虽然只有背影,但也能看出来身形健硕,是个成年男子。汪家老宅初建的时候,爷爷最多和他现在一般大,怎么照片看着这么显壮实?
面对包予恩的质疑,包爷爷低声悄咪咪地说:“我年轻的时候,也是村里有名的美男,还不是因为现在年纪大了,个头缩了,骨架也跟着缩了,所以看着才不像。”
包予恩强压的嘴角还是绷不住,他哈哈笑出声来,包奶奶正好端着切好块的西瓜出来,问着大家什么事这么好笑。
得知来龙去脉,包奶奶也坐下来看起照片。她记得有一本年份更近,随意翻开,果然一下子找到。“这本,时至应该更想看,你快来看。”
包奶奶特意指的这本相册,是拿出来的所有相册里看起来最新的,第一页翻开就是一对新人在敬酒的照片。
这对新人对汪时至来说不陌生,是他的父母。从照片中一桌桌盖着红布的朴实无华的大桌,一张张喜庆的红色塑料凳,还有那显眼的半只乳猪来看,这是农村婚宴。
他曾听爷爷提起,爸妈结婚的时候,举行了三次婚宴。一次在他们工作的城市,一次在外公外婆的老家,还有一次就是爷爷的老家。
包爷爷凑过来看,他说:“这场宴席,当年还是我上外村找大厨来掌勺的。”
“呐,这张是大厨和我们的合影。”
包爷爷往后翻了几页,他指的合影几乎是一整个村子所有人的合照。
人多热闹是农村婚宴的一大特点。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过来了,摆了三十多桌都不够坐,但大家不讲究,站着说说笑笑的,端起杯子就是在敬酒,现在回忆起来,真没有哪个场景能比这更热闹的。
“现在村里年轻人结婚都上城里的大饭店摆酒席。这种宴席很难再有了。”包爷爷忍不住叹息,他儿子结婚就没办这样的酒席。
“形式有什么要紧的,两个人心意相通,能携手并进,踏实过好日子,这才是最重要的。”包奶奶说道,说起自家儿子儿媳和汪时至父母办婚宴的场合不同,两对夫妇一样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。
那他们的日子看起来真的过得不错,汪时至心想。他的父母在工作中互相理解,学术上共同进步,从来没有为生活的琐事红过脸。这样的夫妻,外人都会羡慕吧?
就是,他们不是很好的父母。
相册一路翻下去,除却婚宴,还有大家在家里抱着孩子一块合影的照片。大人抱着的小孩是他们两个?
“我先头翻相册,翻出这张,才想起约莫十八年前,大家整整齐齐地拍过合照。可怎么样都找不着,原来是放这本里面。”包爷爷手上拿着刚刚和包予恩看过的那张两个婴儿躺床上的照片。
在包予恩还没回来的时候,包爷爷收拾东西偶然翻到这张照片,起初,他还纳闷照片里的另一个孩子是谁,直到这两天再见到汪时至,他越看越觉得看这个孩子脸熟,渐渐地想起背后的往事。
那年中秋,在城里的大家心血来潮,齐齐回村子过节。两家人本就认识,干脆一块吃饭,特别两家人齐齐添了新丁,就更要在一块庆祝。两孩子虽然不是同一年生的,但只差了半岁,这一点也是特别有缘分。
当时的包予恩才刚刚学会坐 ,而汪时至才刚刚学会走路,两个孩子见面不哭也不闹,就是呆呆地看着对方。看着看着,胆大的包予恩就想上手抓人家,但汪时至到底比他大半岁,而且还会走路,很轻易就躲开了。
他们两个人就像家猫抓老鼠,一个总进攻,一个总在逃。可孩子的战斗力是不及动物的,没一会两人就累了,就躺在床上睡着了,这张照片就是这么来的。
说着说着,包奶奶招呼着众人吃西瓜。西瓜的味道清甜可口,果肉细腻顺滑,汁水充沛,吃起来非常过瘾,让人回味无穷。三两下,端出来的西瓜,被众人清空。